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明白造葬原理,下面将介绍我指导的三则造葬案例。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些许益处。
(一则)
在粤西的云雾山系,有一坟地叫仙人仰睡,地层结构和风水形局都很佳美,属于上乘的风水宝地。但奇怪的是,古来多次经人安葬,骨头都很快霉坏,无法干爽黄净。此坟后来被人抛弃,成为无人问津的废穴。
一九八四年秋,一好友邀请我登临勘看此风水宝地,我建议他在此地葬其祖父。重新定穴之时,我指点他运来泥土覆起气头,并把新的穴位比原来弃冢移高八尺。在坟坪内侧挖一水平巷道直入穴位,里面粉砂岩土疏松,层次分明,呈现五色,太极圆晕如画。穴位上面黄泥顶板坚固,极其封闭。最为神奇的是挖到穴位深度适位时,地下冒出热气,如烟如雾,犹如暖风拂面,经久不息。造葬之时先用深度适位挖出的变土埋藏盛器,再用黄泥粘土封严洞口,并用工具夯实。
三年之后,好友启穴查看金骸,结果金骸特别干爽黄净。此穴坐乙向辛,立正局,乘时得运,葬遇良期。自从葬得此地之后,好友事业如日中天,家肥屋润,万事如意,特别是其儿女聪明伶俐,读书勤奋,学业优秀。
(二则)
在两广交界的云开大山,有一处风水宝地,属阴宅,名曰大将坐中堂,是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弃冢。
一九九O年秋,一客户请我帮其寻地葬父,我建议他把上述弃冢重新修整,将其父安葬在此。在施工时发现,前人挖有多个金井,但都没有骨骸,说明前人多次葬过此地,但都因安葬结果不遂人愿而迁走了。风水宝地为什么却葬不好呢?究其原因,是由于表层粘土覆盖太薄,地下泥层多石,不够疏松,加上挖的又是竖井,雨水和空气容易渗透。此次我建议客户用吞葬法,不用竖井改用水平巷道,穿过坟堆底下直插墓壕后面,穿过半土半石的地质层后,挖到一条三尺多宽的粉砂岩带,太极圆晕清晰鲜明。最可喜的是,地热气流升腾扑面,源源不断。安放金骨之后,再用人工挑来沾土把穴位表层加厚,并用工具槌实。
一九九四年秋,客户挖开封土查看金骸,骨头光洁黄润,十分干爽。此坟分立两局,山家坐丙向壬,向家坐午向子,此为变格的旺山旺向。客户葬了此穴之后,濒临绝境的家境顿有起色,债务消除,丰衣足食。尤其是儿女从此专心学习,进步量多,三人先后考上重点大学。
(三则)
在广东省高州市,一亲戚自己寻得一穴吉地葬其父,形局不错,不足之处是穴星高露,堂局低陷。特别是表层粘土太厚,变土层中难受日月光华化育,故而所葬骨骸黑湿,还进入许多白蚁啃食。
一九九五年冬,我建议亲戚修整改葬。嘱其将穴星局部削低,形如碟状,以使穴位藏风聚气。同时用削出的泥土填大坟堂,形成兜唇。金井挖的亦是水平坑道,骨头亦是葬入变土层中。
如此处理之后,过了两年查看,骨骸干爽转黄,盛器变新放光。此穴坐丑向未,取旺向局。此后亲戚家境渐见起色,近年来还成了著名的房地产商。
其它造葬案例还有很多很多,无法一一尽述,仅记三则,希望读者能从中解悟道理。读者只要潜心研究,自可目巧心灵,得其真谛,进入运用自如,趋吉避凶,造福于人的境地。